在高效液相色谱(HPLC)或超高效液相色谱(UHPLC)实验中,液相色谱仪的柱压稳定是获得可靠数据、保护昂贵色谱柱和仪器硬件的基石。一旦压力出现异常波动(忽高忽低、持续上升或下降、剧烈跳动),不仅直接影响分离效果和定量准确性,更可能是系统潜在问题的预警信号。深入理解液相色谱仪压力不稳定的根源,对于高效排障和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一、 气泡问题:压力波动的“元凶”之一
1. 流动相脱气不充分: 这是最常见原因。溶解在流动相(尤其水相或混合相)中的气体,在液相色谱仪泵的高压或检测器流通池的低压环境下析出形成微小气泡。气泡通过泵时被压缩,导致压力瞬间下降;通过检测器则引起基线噪音和峰形异常。解决方法:务必对流动相进行充分脱气(在线脱气机、氦气鼓泡、超声)。
2. 系统泄漏引入空气:
泵前低压端泄漏: 溶剂瓶与泵之间的管路、过滤头、在线脱气机出口、泵的入口单向阀密封圈等处发生微小渗漏,会吸入空气。表现为压力大幅波动、跳动剧烈,常伴随泵的异响(咔嗒声)和溶剂流出不连续。仔细检查并拧紧所有低压接头,更换老化密封圈。
泵头密封圈磨损或污染: 高压泵的柱塞杆密封圈老化、磨损或污染,会导致泵腔内密封不严,产生微小气泡或液体渗漏,引起压力不稳和跳动。需定期维护更换密封圈。
3. 泵头内有气泡: 更换溶剂或维护后,泵头内未完全排空气泡。执行彻底的泵灌注和排气程序至关重要。
二、 溶剂与流动相问题
1. 溶剂比例变化/混合不均: 使用多元梯度时,不同溶剂的粘度、压缩性差异大。如果比例阀切换不精准或混合器效率低,短时间内流动相组成未达均一,导致液相色谱仪压力波动。梯度结束后的压力应能回到初始值附近。
2. 盐析出或结晶: 使用高浓度缓冲盐(特别是磷酸盐)时:
流动相蒸发/溶剂比例变化: 溶剂瓶密封不严导致挥发,或梯度运行中水相比例过高,可能使盐浓度局部饱和而析出,堵塞管路或在线混合器,引起压力异常升高或波动。
停机后冲洗不充分: 含盐流动相在系统内残留,水分蒸发后结晶堵塞系统。务必用足够比例的高纯水彻底冲洗系统。
3. 溶剂互溶性差: 在梯度起始或结束阶段,如果两种溶剂(如正己烷和甲醇水)互溶性不佳,会形成微小液滴或不均一相,通过泵时引起压力波动和噪音。优化溶剂选择或调整梯度程序。
4. 流动相污染/长菌: 水相或缓冲液被微生物污染或含有颗粒杂质,可能堵塞滤头或在线过滤器,造成压力缓慢升高或不稳。使用新鲜、过滤的流动相,定期更换溶剂。
三、 色谱柱相关问题
1. 色谱柱堵塞: 这是导致压力持续升高的最常见原因。
样品残留/强保留物质吸附: 复杂样品中的强保留组分或颗粒物在柱头累积,堵塞筛板或填料间隙。表现为主峰前移、拖尾、柱效下降。加强样品前处理(过滤、净化),使用保护柱,定期冲洗再生色谱柱。
填料塌陷/柱床空隙: 柱压受到剧烈冲击或长期在超压边缘运行,可能导致填料塌陷或柱床产生空隙,引起压力波动、峰分叉或拖尾。需轻柔操作,避免压力冲击。
2. 柱温波动: 液相色谱仪的柱温箱控温不精准或环境温度变化大,导致柱温波动。温度变化直接影响流动相粘度和柱内阻力,从而引起压力漂移或波动。确保柱温箱工作正常,环境稳定。
四、 泵与比例阀故障
1. 单向阀故障: 泵入口或出口单向阀的宝石球或阀座被污染(盐结晶、颗粒物、微生物)、磨损或卡住,导致密封不严或延迟关闭。这是造成压力大幅跳动、甚至归零的常见硬件原因。可尝试超声清洗单向阀,严重时需更换。
2. 比例阀故障/泄漏: 控制不同溶剂通道的比例阀内部磨损、密封失效或驱动故障,导致实际混合比例与设定不符,或溶剂渗漏,引起压力波动和保留时间漂移。需专业诊断和维修。
3. 密封圈磨损/泄漏: 泵柱塞杆密封圈、阀转子密封圈等关键密封件老化磨损,造成内部泄漏或外部渗液,直接影响泵的输液精度和压力稳定。需按维护计划定期更换。
4. 泵头内部污染/损坏: 泵头内部流路或混合器被污染或发生物理损坏,影响溶剂输送的平稳性。
五、 系统堵塞
1. 在线过滤器/保护柱/进样器滤芯堵塞: 这些耗材是保护色谱柱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易堵塞的点。颗粒物、样品残留、盐结晶或微生物都可能在此积累,导致压力缓慢或急剧升高。定期检查、清洗或更换这些耗材。
2. 管路(特别是细径管路)堵塞: UHPLC系统或连接检测器的毛细管路内径极小,极易被微小颗粒堵塞。确保所有溶剂和样品都经过适当过滤(如0.22 µm或更小孔径滤膜)。
六、 其他因素
1. 检测器流通池堵塞或污染: 流通池内污染或形成气泡,会增加背压,影响整个液相色谱仪系统的压力读数。
2. 自动进样器问题: 进样针部分堵塞、六通阀转子密封圈磨损或定量环连接处泄漏,可能在进样瞬间或进样后引起压力扰动。
3. 系统压力传感器故障: 压力传感器本身出现漂移或故障,会给出错误读数。相对少见,但需考虑。
液相色谱仪压力波动的排查步骤建议
1. 观察现象: 压力波动模式(跳动、缓升缓降、持续上升/下降)、发生时机(等度/梯度、运行开始/结束、进样前后)、是否伴随基线噪音或峰形异常。
2. 简化系统: 断开色谱柱,用两通连接器连接泵出口和检测器入口(或直接连至废液),观察压力。如波动消失,问题可能在色谱柱或保护柱。
3. 检查流动相与脱气: 确认流动相新鲜、过滤、充分脱气。检查溶剂瓶盖密封性,确保吸滤头浸没在液面下。
4. 检查低压管路与接头: 仔细检查泵前所有管路、接头、过滤头、在线脱气机出口等是否有渗漏(尤其注意泵入口单向阀附近)。可轻微拉动管路看是否有液滴渗出。
5. 泵排气与检查: 执行泵灌注和排气程序。检查泵头是否有渗漏,听泵运行声音是否异常。
6. 检查与清洗/更换耗材: 检查并清洗或更换在线过滤器、保护柱、进样针/针座滤芯。尝试清洗单向阀。
7. 分段测试: 依次连接不同组件(如只接泵和混合器;再接自动进样器;再接色谱柱;再接检测器),观察压力变化,定位问题区间。
8. 色谱柱维护: 根据色谱柱类型,使用合适的强溶剂进行冲洗再生。如无效,考虑更换保护柱或色谱柱。
9. 考虑温度与环境: 确保柱温箱工作正常,仪器远离空调出风口等温度变化大的地方。
10. 寻求专业支持: 若以上步骤无法解决,可能是比例阀、压力传感器或其他内部精密部件故障,需联系液相色谱仪厂家工程师进行专业诊断和维修。
掌握液相色谱仪压力波动的深层诱因,如同掌握了解读仪器状态的密码。 通过系统性地排查气泡、流动相、色谱柱、硬件等关键环节,不仅能快速解决眼前问题,更能提升对仪器整体状态的把控能力。每一次稳定的压力曲线背后,都是对细节的严谨掌控与对仪器的精心呵护。 定期维护、规范操作、及时排障,方能确保您的液相色谱仪持续高效运转,为科研与质控提供坚实可靠的数据基石。
【来源:科诺美(北京)科技有限公司】